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正文
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(yú)加強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(de)指導意見
2022-11-29 14:21:08   來(lái)源:   評論:0 點擊:

發改環資【2022】1746号
 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(rén)民政府,國(guó)務院有關部門:
  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是(shì)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環節和(hé / huò)基礎性工作。爲(wéi / wèi)全面貫徹落實黨的(de)二十大(dà)精神,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有關決策部署,加強縣級地(dì / de)區(含縣級市)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,加快補齊短闆弱項,經國(guó)務院同意,現提出(chū)以(yǐ)下意見。
 一(yī / yì /yí)、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
  (一(yī / yì /yí))指導思想。以(yǐ)習近平新時(shí)代中國(guó)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(wéi / wèi)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(de)二十大(dà)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樹立以(yǐ)人(rén)民爲(wéi / wèi)中心的(de)發展思想,健全城鄉統籌的(de)生活垃圾分類和(hé / huò)處理體系,加快補齊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短闆,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,推進城鄉人(rén)居環境整治,提升生态環境質量和(hé / huò)環境治理能力。
  (二)工作原則。
  堅持因地(dì / de)制宜、分類施策。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,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理系統建設。綜合考慮地(dì / de)域特點、人(rén)口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,針對其他(tā)垃圾類别,按照“宜燒則燒,宜埋則埋”原則,選擇技術适用、經濟可行、環保達标的(de)處理方式,有序推進設施建設。
  堅持系統謀劃、聚焦短闆。以(yǐ)市爲(wéi / wèi)單位系統謀劃轄區内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,縣域面積較大(dà)地(dì / de)區結合實際布局鄉鎮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,充分利用存量處理能力,合理确定新建設施規模,優化設施布局,既要(yào / yāo)聚焦補上(shàng)能力短闆,又要(yào / yāo)防範項目盲目建設、無序建設風險。
  堅持技術引領、建管并重。加強小型焚燒等關鍵技術和(hé / huò)裝備研發攻關,穩妥有序推進适用于(yú)縣級地(dì / de)區的(de)焚燒技術裝備示範應用工作。加強新上(shàng)項目質量管理,強化存量項目污染物排放監管,不(bù)斷提升設施運營管理水平。
  堅持城鄉統籌、共建共用。立足縣級地(dì / de)區實際情況,鼓勵按照村收集、鎮轉運、縣處理或就(jiù)近處理等模式,推動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覆蓋範圍向建制鎮和(hé / huò)鄉村延伸,以(yǐ)城帶鄉、共建共用提高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治理水平。
  (三)主要(yào / yāo)目标。到(dào)2025年,全國(guó)縣級地(dì / de)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适應的(de)生活垃圾分類和(hé / huò)處理體系,京津冀及周邊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(dà)灣區、國(guó)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具備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。長江經濟帶、黃河流域、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地(dì / de)區以(yǐ)及其他(tā)地(dì / de)區具備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。不(bù)具備建設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通過填埋等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。
  到(dào)2030年,全國(guó)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分類和(hé / huò)處理設施供給能力和(hé / huò)水平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高,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技術、商業模式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成熟,除少數不(bù)具備條件的(de)特殊區域外,全國(guó)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。
  二、強化設施規劃布局
  (四)開展現狀評估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抓緊開展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分類和(hé / huò)焚燒處理設施現狀評估工作,全面梳理轄區内生活垃圾産生、收集、清運、處理情況,排查存在(zài)的(de)短闆弱項和(hé / huò)風險隐患,持續推進相關工作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等負責指導,各地(dì / de)方人(rén)民政府負責落實。以(yǐ)下均需各地(dì / de)方人(rén)民政府負責落實,不(bù)再列出(chū))
  (五)加強項目論證。強化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項目評估論證,綜合考慮項目所在(zài)地(dì / de)區地(dì / de)域特點、經濟發展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口因素,結合生活垃圾産生量、清運量、處理需求及預期變化情況、現有處理設施運行情況,科學安排設施布局,合理确定設施規模,避免超處理需求盲目建設項目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六)強化規劃約束。各地(dì / de)方人(rén)民政府要(yào / yāo)抓緊梳理本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相關專項規劃,結合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需求,及時(shí)開展規劃編制或修訂工作。健全規劃動态調整機制,切實做好各類規劃銜接工作,确保規劃可實施、能落地(dì / de)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三、加快健全收運和(hé / huò)回收利用體系
  (七)科學配置分類投放設施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綜合考慮轄區自然條件、氣候特征、經濟水平、生活習慣、垃圾成分及特點等因素,科學構建與末端處理能力相适應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分類方式,并相應配備生活垃圾投放設施,避免出(chū)現“先分後混”。鼓勵農村地(dì / de)區推行符合農村特點和(hé / huò)生活習慣、簡便易行的(de)分類方式,廚餘垃圾就(jiù)地(dì / de)就(jiù)近資源化利用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農業農村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八)因地(dì / de)制宜健全收運體系。縣級地(dì / de)區要(yào / yāo)根據轄區地(dì / de)域特點、經濟運輸半徑、垃圾收運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建設收集點、收集站、中轉壓縮站等設施,配備收運車輛及設備,健全收集運輸網絡。到(dào)2025年底,東部地(dì / de)區實現縣級地(dì / de)區收運體系全覆蓋,中部地(dì / de)區基本實現縣級地(dì / de)區收運體系全覆蓋,西部和(hé / huò)東北地(dì / de)區有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實現收運體系全覆蓋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等負責指導)
  (九)健全資源回收利用體系。鼓勵有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後可回收物數量、種類等情況,統籌規劃建設可回收物集散場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,推動建設一(yī / yì /yí)批技術水平高、示範性強的(de)資源化利用項目。推動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農村環衛清運網絡的(de)“兩網融合”,加強廢舊農膜、農藥肥料包裝等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理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商務部、供銷合作總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四、分類施策加快提升焚燒處理設施能力
  (十)充分發揮存量焚燒處理設施能力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根據現有焚燒處理設施能力、負荷率等因素,在(zài)保障運行經濟性的(de)前提下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健全與焚燒處理能力相匹配的(de)收運系統,盡可能擴大(dà)設施覆蓋範圍,确保現有設施處理能力得到(dào)充分利用。現有焚燒處理設施年負荷率低于(yú)70%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原則上(shàng)不(bù)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一(yī / yì /yí))加快推進規模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。東部等人(rén)口密集縣級地(dì / de)區,生活垃圾日清運量達到(dào)建設規模化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加快發展以(yǐ)焚燒爲(wéi / wèi)主的(de)垃圾處理方式,适度超前建設與生活垃圾清運量增長相适應的(de)焚燒處理設施。鼓勵城鄉生活垃圾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處理,建設城鄉一(yī / yì /yí)體規模化焚燒處理設施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二)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共建共享。中西部和(hé / huò)東北地(dì / de)區等人(rén)口密度較低、生活垃圾産生量較少、不(bù)具備單獨建設規模化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可通過與鄰近縣級地(dì / de)區以(yǐ)跨區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設焚燒處理設施。各地(dì / de)方人(rén)民政府要(yào / yāo)加強統籌協調,健全工作機制,明确共建共享要(yào / yāo)求,協調推動相關項目落地(dì / de)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三)合理規範建設高标準填埋處理設施。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内蒙古、甘肅等人(rén)口密度低、轉運距離長、焚燒處理經濟性不(bù)足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且暫不(bù)具備與鄰近地(dì / de)區共建焚燒設施條件的(de),可繼續使用現有無害化填埋場,或嚴格論證選址、合理規劃建設符合标準的(de)生活垃圾填埋場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五、積極開展小型焚燒試點
  (十四)推動技術研發攻關。針對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裝備存在(zài)的(de)煙氣處理不(bù)達标、運行不(bù)穩定等技術瓶頸,形成亟需研發攻關的(de)小型焚燒技術裝備清單,組織國(guó)内骨幹企業和(hé / huò)科研院所通過“揭榜挂帥”等方式開展研發攻關,重點突破适用于(yú)不(bù)同區域、不(bù)同類型垃圾焚燒需求的(de)100噸級、200噸級小型垃圾焚燒裝備,降低建設運維成本。(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五)選擇适宜地(dì / de)區開展試點。以(yǐ)中西部和(hé / huò)東北地(dì / de)區、邊境地(dì / de)區爲(wéi / wèi)重點,選取人(rén)口密度較低、垃圾産生量較少的(de)部分縣級地(dì / de)區積極開展小型焚燒試點,重點圍繞技術裝備、熱用途、運營管理模式、相關标準等探索形成可複制、可推廣經驗。對試點地(dì / de)區的(de)小型焚燒設施,各地(dì / de)可在(zài)試點期間根據實際确定适用的(de)技術參數和(hé / huò)标準要(yào / yāo)求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六)健全标準體系。研究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污染排放特征,提出(chū)适用可行的(de)廢氣、廢水、灰渣等污染防治要(yào / yāo)求。建立健全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建設标準、環保标準以(yǐ)及相關配套技術規範。(生态環境部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六、加強設施建設運行監管
  (十七)提升既有設施運行水平。積極推動存量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提标改造,持續提升設施運行管理水平,确保污染物達标排放。逐步推動将生活垃圾收集站、轉運站以(yǐ)及焚燒廠内垃圾運輸、卸料、貯存等設施進行密閉式改造。加強存量填埋設施規範化運行,補齊滲濾液、填埋氣等處置設施短闆;規範有序開展到(dào)期填埋設施封場治理工作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八)加強新上(shàng)項目建設管理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加強新上(shàng)生活垃圾焚燒項目質量管理,項目建設應符合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範等相關标準,落實建設單位主體責任,完善各項管理制度、技術措施及工作程序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十九)強化設施運行監管。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、運營和(hé / huò)排放監管體系,提升全流程監管水平,強化污染物排放監管和(hé / huò)日常監管,加強對焚燒飛灰處置、填埋設施滲濾液處理的(de)達标監控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七、探索提升設施可持續運營能力
  (二十)科學開展固廢綜合協同處置。推廣園區化建設模式,在(zài)具備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建設靜脈産業基地(dì / de),鼓勵開展轄區内生活垃圾與農林廢棄物、污泥等固體廢物協同處置,實現處理能力共用共享,提升項目經濟性。對沒有焚燒處理能力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,可在(zài)确保穩定處理的(de)基礎上(shàng)按照相關政策要(yào / yāo)求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生态環境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二十一(yī / yì /yí))推廣市場化建設運營模式。推廣特許經營等市場化建設運營模式,鼓勵技術能力強、運營管理水平高、信譽度良好的(de)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,具備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因地(dì / de)制宜推進垃圾處理整體托管模式,避免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過程中低價中标、以(yǐ)次充好等問題。充分發揮專業企業在(zài)項目建設、運營及技術等方面的(de)優勢,配合當地(dì / de)主管部門做好進場垃圾量統籌工作,有效提升所在(zài)地(dì / de)區的(de)垃圾焚燒處理率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二十二)探索餘熱多元化利用。加強垃圾焚燒項目與已布局的(de)工業園區供熱、市政供暖、農業用熱等銜接聯動,豐富餘熱利用途徑,降低設施運營成本。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區要(yào / yāo)優先利用生活垃圾和(hé / huò)農林廢棄物替代化石能源供熱供暖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八、保障措施
  (二十三)加強組織領導。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生态環境部等有關部門要(yào / yāo)加強統籌協調,共同推進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。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要(yào / yāo)加強綜合統籌和(hé / huò)政策支持,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要(yào / yāo)指導各地(dì / de)區加強項目謀劃和(hé / huò)建設工作,生态環境部要(yào / yāo)指導各地(dì / de)區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監管。省級人(rén)民政府對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負總責,市縣人(rén)民政府負主體責任,要(yào / yāo)把縣級地(dì / de)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作爲(wéi / wèi)解決群衆身邊生态環境問題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任務,列出(chū)責任清單,建立任務台賬,層層抓好落實。(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二十四)完善政策支撐。積極安排中央預算内投資支持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,對生活垃圾小型焚燒試點予以(yǐ)支持,充分發揮引導帶動作用。将符合條件的(de)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(dì / de)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。按照《國(guó)務院辦公廳關于(yú)印發生态環境領域中央與地(dì / de)方财政事權和(hé / huò)支出(chū)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(de)通知》要(yào / yāo)求,地(dì / de)方各級财政加大(dà)對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的(de)資金支持力度。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優先納入綠電交易。指導各地(dì / de)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費制度,依法開征生活垃圾處理費,鼓勵結合垃圾分類探索推進差别化收費政策,創新收繳方式,有效提升收繳率。落實從事污染防治的(de)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按15%繳納的(de)财稅優惠政策。在(zài)不(bù)新增隐性債務的(de)前提下,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支持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。支持符合條件的(de)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(bù)動産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。(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人(rén)民銀行、稅務總局、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二十五)強化要(yào / yāo)素保障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根據國(guó)民經濟和(hé / huò)社會發展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規劃,将縣級地(dì / de)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作爲(wéi / wèi)重要(yào / yāo)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國(guó)家重大(dà)項目建設庫,依法加快辦理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等手續,積極做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服務,提高項目立項和(hé / huò)前期手續辦理效率,推動項目順利建設投用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自然資源部、生态環境部、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  (二十六)加大(dà)宣傳引導。借助廣播電視、報紙雜志、新媒體等多種平台,加強宣傳報道(dào),增強公衆環保意識,加快生活垃圾源頭減量,推廣綠色生活消費方式。鼓勵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區在(zài)保證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正常安全運行基礎上(shàng)向社會開放,接受公衆參觀,有效開展宣傳教育,引導社會客觀認識生活垃圾處理難題,凝聚共識,形成良好的(de)社會輿論氛圍。(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、生态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
住房和(hé / huò)城鄉建設部
生态環境部
财 政 部
中國(guó)人(rén)民銀行
2022年11月14日
2022/11/28 環資司

上(shàng)一(yī / yì /yí)篇:國(guó)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:中國(guó)“雙碳”目标帶來(lái)三大(dà)機遇
下一(yī / yì /yí)篇:三部門發布《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》: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(dào)24%以(yǐ)上(shà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