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正文

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含綠量,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再迎利好
2024-01-22 09:06:52   來(lái)源:華夏時(shí)報   評論:0 點擊:

  1月19日,國(guó)新辦就(jiù)2023年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。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(rén)、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在(zài)會上(shàng)表示,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(le/liǎo)積極成效。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步伐加快,鋼鐵、電解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行業中的(de)落後産能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退出(chū),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持續提升,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體系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完善。

  值得注意的(de)是(shì),下一(yī / yì /yí)步,工信部将繼續推進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落地(dì / de)見效,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(de)含綠量,不(bù)斷擦亮生态底色。

  “推進工業綠色發展的(de)意義深遠且影響廣泛。從環保角度看,工業綠色發展能夠顯著降低生産過程中的(de)資源消耗和(hé / huò)污染物排放,有助于(yú)緩解我國(guó)面臨的(de)環境壓力,保護生态環境。從經濟角度看,綠色工業能夠推動技術創新和(hé / huò)産業升級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從而(ér)增強企業的(de)競争力和(hé / huò)可持續發展能力。此外,工業綠色發展還能帶動綠色就(jiù)業,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。在(zài)全球綠色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的(de)背景下,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也(yě)是(shì)我國(guó)順應國(guó)際潮流,提升國(guó)際競争力的(de)必然選擇。”中國(guó)信息協會常務理事、國(guó)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《華夏時(shí)報》記者采訪時(shí)表示。

綠色動能正在(zài)加快釋放

  據陶青介紹,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步伐加快。數據顯示,鋼鐵、電解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行業中的(de)落後産能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退出(chū),78家鋼鐵企業3.9億噸粗鋼産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重點行業主要(yào / yāo)污染物和(hé / huò)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。

  與此同時(shí),能源資源利用更加高效。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持續提升。全年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預計超過93%。信息基礎設施能效也(yě)不(bù)斷優化,截至2023年底,累計培育196家綠色數據中心。

   另一(yī / yì /yí)方面,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得到(dào)了(le/liǎo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完善。全年遴選239家廢鋼鐵、廢紙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,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.5萬噸,基本實現應收盡收。家電行業通過易回收、可拆解設計實現了(le/liǎo)冰箱、洗衣機、空調等産品可回收利用率超過80%。

值得注意的(de)是(shì),我國(guó)産業的(de)綠色動能正在(zài)加快釋放。工信部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加大(dà)先進典型培育力度。

  截至2023年底,累計在(zài)國(guó)家層面創建綠色工廠5095家,産值占制造業總産值的(de)比重超過17%。全球單機容量最大(dà)的(de)16兆瓦海上(shàng)風機成功并網發電,光伏産業鏈主要(yào / yāo)環節産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(yī / yì /yí)。首個(gè)萬噸級綠氫産業化示範項目建成投産。全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産值預計超過9700億元。

  “我國(guó)在(zài)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(le/liǎo)一(yī / yì /yí)定的(de)成效。政府出(chū)台了(le/liǎo)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政策措施,鼓勵企業采用清潔能源、節能技術和(hé / huò)循環經濟模式,加強對工業污染的(de)治理和(hé / huò)監管。同時(shí),一(yī / yì /yí)些企業也(yě)積極響應号召,加強自身的(de)環保意識和(hé / huò)責任,推進綠色生産方式。”農文旅産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《華夏時(shí)報》記者指出(chū),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仍存在(zài)一(yī / yì /yí)些挑戰和(hé / huò)問題。

   爲(wéi / wèi)此,他(tā)建議,政府和(hé / huò)企業應該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強合作,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(de)落實。政府可以(yǐ)出(chū)台更加優惠的(de)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采用清潔能源、節能技術和(hé / huò)循環經濟模式。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(de)環保意識和(hé / huò)責任,積極響應政府的(de)号召,推進綠色生産方式。

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(de)含綠量

   陶青表示,下一(yī / yì /yí)步,我部将繼續推進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落地(dì / de)見效,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(de)含綠量,不(bù)斷擦亮生态底色。

  具體而(ér)言,包括積極穩妥推進工業減碳、大(dà)力構建綠色制造和(hé / huò)服務體系、大(dà)力提升工業能效水效和(hé / huò)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發力四大(dà)方面。

  值得一(yī / yì /yí)提的(de)是(shì),在(zài)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方面,陶青表示,将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,鼓勵有條件地(dì / de)區創建“無廢園區”和(hé / huò)“無廢企業”。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産業規範發展,2024年主要(yào / yāo)品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要(yào / yāo)穩中有升,完善新興固廢利用體系,力争年綜合利用廢舊動力電池量達到(dào)26萬噸以(yǐ)上(shàng)。

   朱克力認爲(wéi / wèi),通過再生資源回收、加工和(hé / huò)利用,可實現資源的(de)有效循環利用,減少對新資源的(de)依賴和(hé / huò)消耗,降低生産成本和(hé / huò)環境負荷。而(ér)此項要(yào / yāo)求将推動固廢行業向資源化、無害化、減量化方向發展;與此同時(shí),促進固廢處理技術創新和(hé / huò)應用;此外,将提高固廢行業環保标準和(hé / huò)監管水平,并将有助于(yú)推動固廢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,爲(wéi / wèi)生态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

 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《華夏時(shí)報》記者,對固廢行業而(ér)言,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産業的(de)發展将帶來(lái)積極影響。一(yī / yì /yí)方面,固廢處理企業将面臨更廣闊的(de)市場需求和(hé / huò)發展空間,有望通過技術創新和(hé / huò)管理提升實現轉型升級;另一(yī / yì /yí)方面,再生資源的(de)利用也(yě)将對固廢處理行業提出(chū)更高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推動行業向更加規範化、專業化、高效化的(de)方向發展。同時(shí),這(zhè)也(yě)将促進固廢處理行業與其他(tā)相關産業的(de)協同發展和(hé / huò)融合創新。


上(shàng)一(yī / yì /yí)篇:重磅文件發布 美麗中國(guó)建設目标敲定
下一(yī / yì /yí)篇: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政學研界代表共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