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目前,全市已布設1039台智能回收設備,其中蜀山區運營345台,構建起覆蓋城鄉的(de)再生資源回收網絡。
活動現場,工作人(rén)員手持分類标識卡,向居民演示智能回收機的(de)"傻瓜式"操作流程。"不(bù)同于(yú)傳統四分類垃圾桶,這(zhè)台機器能'吃'下8大(dà)類40餘種可回收物。"負責講解的(de)環保專員邊說(shuō)邊将混雜的(de)紙箱、塑料瓶投入設備,随着智能稱重系統精準識别,投遞者的(de)手機賬戶實時(shí)到(dào)賬0.85元。
此外,活動還增設了(le/liǎo)數碼産品回收環節。工作人(rén)員現場接收居民閑置或不(bù)再使用的(de)數碼産品,如舊手機、平闆電腦、數碼相機等,進行專業的(de)評估和(hé / huò)回收處理,既方便了(le/liǎo)居民處理閑置物品,又促進了(le/liǎo)資源的(de)循環利用,實現了(le/liǎo)環保與便民的(de)雙重目标。
随着合肥市"無廢城市"建設深入推進,智能回收機正從"新鮮事物"變爲(wéi / wèi)"社區标配"。蜀麓苑社區相關負責人(rén)表示,希望通過現場分類指導、資源循環展示和(hé / huò)實物兌換機制,讓居民直觀感受到(dào)廢舊物品的(de)資源屬性。後續将計劃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,系統性地(dì / de)培養居民“變廢爲(wéi / wèi)寶”的(de)可持續生活方式。 通過物聯網技術構建可追溯的(de)再生資源數據平台,讓更多市民享受到(dào)"指尖環保"帶來(lái)的(de)生态紅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