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行業知識 > 正文

安徽省人(rén)民政府關于(yú)印發安徽省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
2009-09-11 00:00:00   來(lái)源:   評論:0 點擊:

安徽省人(rén)民政府關于(yú)印發安徽省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劃的(de)通知
皖政〔2009〕96号
■發布時(shí)間:2009-09-07
■ 信息來(lái)源:省政府辦公廳
 
 
各市、縣人(rén)民政府,省政府各部門、各直屬機構:
現将《安徽省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劃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本地(dì / de)、本部門實際,認真貫徹執行。
 
 
 
安徽省人(rén)民政府
二○○九年九月一(yī / yì /yí)日

 
安徽省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劃
 
     有色金屬産業是(shì)我省支柱産業之(zhī)一(yī / yì /yí),也(yě)是(shì)我省具有比較優勢和(hé / huò)發展潛力的(de)基礎原材料産業,在(zài)經濟建設、社會發展、财政稅收及穩定就(jiù)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(yào / yāo)作用。爲(wéi / wèi)貫徹落實國(guó)家《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劃》,在(zài)已經省政府同意發布的(de)安徽省八大(dà)支柱産業規劃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特編制《安徽省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規劃》。規劃期爲(wéi / wèi)2009-2011年,遠期到(dào)2020年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我省有色金屬産業現狀及面臨的(de)形勢
(一(yī / yì /yí))産業現狀。
“十五”以(yǐ)來(lái),我省有色金屬産業發展迅速。“十一(yī / yì /yí)五”前三年,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8%,爲(wéi / wèi)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(chū)了(le/liǎo)積極的(de)貢獻。2008年,全省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5億元,比上(shàng)年增長5.2%;實現銷售收入680億元,增長4.4%。其中,黃金行業(含銀)實現工業增加值10億元,增長43.7%;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,增長46.7%。
我省有色金屬産業主要(yào / yāo)有銅、鉛、鋅、金、銀、钼産品及鋁材加工産品,2008年産量如下:
礦産品。銅精礦含銅量12.9萬噸,比上(shàng)年增長38.9%;鉛精礦含鉛量3676噸,下降118.5%;鋅礦含鋅量854噸,下降78.8%;钼精礦折含量575噸,增長82.5%。黃金4.5噸,白銀7.8噸,與上(shàng)年持平。
冶煉産品。生産陰極銅53.8萬噸,增長10.5%;鉛39.6萬噸,增長27.0%;鋅0.3萬噸,增長89.5%;黃金9.8噸,增長37.8%;白銀190.7噸,下降4.7%。
加工産品。生産銅材56.8萬噸,增長29.8%;鋁材16.6萬噸,增長105.3%。
再生産品。再生銅62397噸,增長74%;再生鉛329902噸,增長89%;再生鋅1966噸,增長102%。
經過多年發展,我省有色金屬産業湧現了(le/liǎo)一(yī / yì /yí)批優勢企業和(hé / huò)特色産品,在(zài)全國(guó)同行業保持領先位置。2008年,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電解銅産量65萬噸(含張家港公司17.5萬噸),居全國(guó)第2位;楚江集團銅闆帶産量居全國(guó)第1位,銅合金線材産量居全國(guó)第2位;精達股份漆包線産量居全國(guó)第1位;阜陽再生鉛産量居全國(guó)第1位;華鑫鉛業集團公司是(shì)全國(guó)再生鉛及合金錠标準制定單位;銅陵有色稀貴金屬分公司建成世界最先進的(de)4000噸/年陽極泥處理項目。擁有“中國(guó)名牌”産品3個(gè),國(guó)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(gè),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(gè),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(gè)。擁有國(guó)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家級銅鉛鋅金屬檢測中心。
(二)面臨的(de)形勢。
當前,影響我省有色金屬産業發展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因素有: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我省有色金屬産業發展不(bù)均衡,産品單一(yī / yì /yí)(主要(yào / yāo)是(shì)銅),其他(tā)有色金屬品種相對較少。二是(shì)精深加工産品少,産業鏈不(bù)長,産品附加值有待提高。三是(shì)加工企業布局相對分散,産業集約化程度低。四是(shì)地(dì / de)質勘探工作滞後,資源保障程度不(bù)高,銅精礦90%以(yǐ)上(shàng)依賴進口,黃金資源靜态保證程度不(bù)足6年。五是(shì)黃金礦山生産規模較小,資源禀賦差,開采效率低,資源浪費現象嚴重,環境代價高,存在(zài)安全生産隐患。
現階段,我國(guó)作爲(wéi / wèi)世界有色金屬生産和(hé / huò)消費大(dà)國(guó)的(de)地(dì / de)位沒有改變,有色金屬産業在(zài)實現城鎮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過程中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作用沒有改變,作爲(wéi / wèi)現代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關鍵支撐的(de)地(dì / de)位沒有改變,産業發展的(de)基本面沒有改變。随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(yǐ)及汽車、電力、裝備制造、家電、造船、電子(zǐ)信息産業的(de)大(dà)力發展,我國(guó)有色金屬在(zài)較長時(shí)期内仍将保持較好的(de)市場需求。未來(lái)幾年黃金需求也(yě)仍将持續增加,黃金價格在(zài)較長時(shí)間内仍将維持高位運行。我省必須緊緊抓住國(guó)家新一(yī / yì /yí)輪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的(de)機遇,充分利用區位、交通、技術、人(rén)才、資源等比較優勢,加快淘汰落後産能,推動企業兼并重組,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(hé / huò)關鍵材料加工能力,促進我省有色産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二、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和(hé / huò)目标
(一(yī / yì /yí))指導思想。
以(yǐ)科學發展觀爲(wéi / wèi)指導,把資源整合開發與優強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(lái),走礦山開采、冶煉、加工、回收利用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發展之(zhī)路。加大(dà)地(dì / de)質勘探投入,加大(dà)資源控制,實施資源集約化開采,将擴大(dà)的(de)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。堅持“走出(chū)去”戰略,實施高起點、長鏈條的(de)精深加工,提高産品附加值,做大(dà)做強銅産業,積極發展鋁、鉛、鋅、金、銀、稀土及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,引導再生銅鉛鋁産業健康發展,形成在(zài)全國(guó)有較大(dà)影響力的(de)我省特色支柱産業。
(二)基本原則。
1.創新推動。積極采用先進适用技術,加快技術改造,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(hé / huò)産品質量,開發利用銅、金、鉛、鋅等低品位礦、共伴生礦、難選冶礦、尾礦和(hé / huò)熔煉渣等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。
2.集群發展。從我省有色金屬産業現狀和(hé / huò)資源條件出(chū)發,确立産業發展重點。大(dà)力發展沿江、沿淮、沿路區域特色優勢明顯的(de)有色金屬加工産業,鼓勵和(hé / huò)支持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發展。
3.淘汰落後。貫徹落實國(guó)家産業政策和(hé / huò)技術政策,按照市場需求,切實做好有色金屬工業布局,加快淘汰落後生産能力。
4.可持續發展。大(dà)力抓好節能降耗,加大(dà)環境治理力度。推廣應用清潔生産工藝技術,發展循環經濟。加大(dà)地(dì / de)質勘查力度,增加有效可采儲量,強化對現有資源的(de)經濟評價,實現礦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。
5.改革開放。通過改造、改制和(hé / huò)改組,積極推進企業聯合重組,鼓勵有色金屬企業集團化發展,提高産業集中度,提升企業與産品的(de)競争力。鼓勵和(hé / huò)支持企業“走出(chū)去”,利用境外資源,拓展發展空間,不(bù)斷提高企業的(de)國(guó)際競争力,扶持和(hé / huò)培育具有國(guó)際競争力的(de)大(dà)型企業集團。
(三)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目标。
1.産銷穩定增長。到(dào)2011年,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;實現工業增加值262億元,年均增長16%。精煉銅産量90萬噸,鉛産量40萬噸,鋅産量10萬噸,銅加工材産量95萬噸,鋁材産量8萬噸,稀土永磁材料15000噸,單晶矽材料1000噸;黃金産量25噸(進入全國(guó)前5位),白銀産量380噸。
到(dào)2020年,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億元,年均增長14%。争取實現銅産量130萬噸,銅材加工産量150萬噸,鉛鋅産量60萬噸,黃金産量60噸,白銀700噸。
2.企業重組取得進展。支持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等優勢企業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整合開發省内有色金屬礦産、冶煉、加工資源,争取進入國(guó)家重點支持的(de)3-5個(gè)有較強實力的(de)綜合性有色金屬企業集團之(zhī)列。争取中國(guó)鋁業集團在(zài)皖實施鋁工業的(de)兼并重組。将銅陵建設成爲(wéi / wèi)中國(guó)最大(dà)的(de)銅冶煉、銅拆解、銅深加工基地(dì / de)之(zhī)一(yī / yì /yí)和(hé / huò)銅商品交易中心及全國(guó)重要(yào / yāo)的(de)黃金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
3.創新能力明顯增強。發展高強高導高性能銅合金材料;加強難選冶金礦技術攻關,大(dà)力引進和(hé / huò)推廣氧化焙燒、加壓氧化、細菌氧化等先進工藝;70%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鉛冶煉能力采用富氧底吹等先進技術。到(dào)2011年,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等骨幹企業的(de)工藝技術裝備接近或達到(dào)世界先進水平,主要(yào / yāo)經濟技術指标接近或達到(dào)國(guó)際先進水平,部分處于(yú)國(guó)内或國(guó)際領先水平。行業整體水平力争超過全國(guó)平均水平。
4.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。到(dào)2011年,工業污染排放總量在(zài)現有基礎上(shàng)再削減5%~10%;工業水複用率提高到(dào)88%以(yǐ)上(shàng),餘熱回收率100%。粗銅冶煉硫回收利用率95%以(yǐ)上(shàng),粗鉛冶煉硫利用率97%以(yǐ)上(shàng)。全行業“三廢”排放達标率100%。企業環保設施達到(dào)國(guó)内先進水平,廢渣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,廢水全部實現閉路循環。企業工序能耗指标低于(yú)國(guó)家标準限額值,粗鉛冶煉綜合能耗低于(yú)每噸380千克标準煤。
5.資源保障能力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高。加強大(dà)型礦區周邊、深部和(hé / huò)外圍資源勘探,加快有資源潛力特别是(shì)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,努力發現一(yī / yì /yí)批新的(de)資源勘查區,形成皖東北地(dì / de)區新的(de)黃金工業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皖南地(dì / de)區鎢、钼生産基地(dì / de)。開發建設有色金屬再生利用體系,争取在(zài)銅陵、郎溪建成全國(guó)性再生銅生産基地(dì / de),在(zài)池州、阜陽建成全國(guó)性再生鉛鋅生産基地(dì / de),使再生資源成爲(wéi / wèi)我省有色金屬發展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來(lái)源。
三、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重點
(一(yī / yì /yí))重點産品。
1.銅産品。加快銅的(de)精深加工,高起點發展我國(guó)緊缺的(de)高檔銅材産品,形成銅線材、闆材、帶材、棒材、型材、箔材、管材、粉體材料等8大(dà)系列産品。依托銅陵有色、銅陵精達、鑫科新材料等企業,重點開發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銅帶,分立器件用高精闆帶,變壓器及高檔水箱專用銅闆帶,高效散熱内螺紋管、冷凝管、水道(dào)管,純銅及合金銅棒材、電力工業用排材,高強高導銅合金導線、電氣機車接觸線、特種電線電纜等線材,以(yǐ)及儀器儀表、彈簧、接插元件等産品。
2.鋁産品。積極引進有實力的(de)企業對原合肥鋁廠、淮北濉溪鋁廠進行戰略性重組,積極争取建設30萬噸電解鋁項目。加快發展再生鋁、汽車用鋁材和(hé / huò)建築家用鋁材産業,做大(dà)做強現有鋁箔産業鏈。依托恩遠鋁業、淮北東磁、銅陵精達等企業,重點開發汽車用型材、家電用鋁合金闆材、建築鋁材,電容器腐蝕化成箔、空調散熱用鋁箔、家用箔、容器箔、醫藥用箔、食品級塗層鋁箔等産品。
3.鉛、鋅産品。依托安徽銅冠有色金屬(池州)公司、界首市循環經濟工業園有關企業,重點開發鉛酸蓄電池技術,采用活化技術回收廢酸、塑料,開發高性能蓄電池闆栅材料;運用濕法提取工藝制取高純氧化鉛,實現鉛酸蓄電池節能、環保規模化生産;采用引進和(hé / huò)自主研發相結合,發展高容量蓄電池,發展機械與化工用鉛、鋅合金與高純材料,實現産業升級。
4.稀土材料産品。依托皖馬稀土、馬鞍山鼎泰、天源科技、龍磁科技等企業,重點發展钕鐵硼及鍺磁性材料,高性能非晶、微晶軟磁材料,發展寬帶制品和(hé / huò)納米晶材料。開發生産家電産業中高性能軟磁鐵氧體、永磁鐵氧體,信息産業中計算機硬盤驅動器、DVD驅動器和(hé / huò)刻錄機的(de)磁體及通信用磁體,汽車産業中磁瓦、電動自行車和(hé / huò)電動汽車的(de)永磁體等産品。
5.鎢、钼、釩産品。依托省冶金科學研究所、池州冶化廠等企業,發展鎢、钼、釩金屬提取和(hé / huò)深加工産業,重點發展鎢、钼、釩金屬提取和(hé / huò)深加工産品。
6.有色金屬新材料産品。依托合肥景坤新能源、安徽晶威、銅陵三佳、中科銅都粉體新材料等企業,重點發展單晶矽、多晶矽錠産品,超細粉體、電子(zǐ)漿料、新一(yī / yì /yí)代集成電路封裝材料、單晶銅材料及制品、高端薄膜電容器、大(dà)規模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材料,高純金屬、高精度金屬箔等有色金屬新材料,力争新材料産業化取得較大(dà)進展。
7.黃金、白銀産品。加快推進黃金、白銀精深加工産業化進程,滿足金融、投資、珠寶、電子(zǐ)、通訊、航空航天、國(guó)防、醫療和(hé / huò)環保等領域的(de)需求。依托銅陵有色、銅陵金三元等企業,重點開發鍵合金絲、金箔、金條、超細銀粉、金銀工藝品産品,做精做強現有金鹽産品,大(dà)力發展黃金特色工業旅遊産品。
(二)重點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
1.銅陵銅開采、冶煉、回收加工基地(dì / de)。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現有銅冶煉水平,重點建設銅陵有色集團公司金昌冶煉廠銅冶煉技術升級改造項目。做好冶煉副産品黃金、白銀、鉑、钯、铟等貴金屬回收工作,建設銅陵有色銅冶煉渣綜合利用項目。争取銅陵市成爲(wéi / wèi)國(guó)家“廢七類金屬”進口定點口岸,推進銅陵國(guó)家廢雜銅拆解加工基地(dì / de)項目建設。推進資源開發戰略,加強有色金屬礦山資源開采。
2.沿江優質銅材生産基地(dì / de)。圍繞電力、家電、汽車、電子(zǐ)等行業的(de)需求,在(zài)銅陵、蕪湖、池州、宣城沿江城市,重點發展銅杆—線纜,銅箔—印制電路闆,電子(zǐ)、變壓器銅帶,銅管,銅粉,銅棒材—銅五金,民用、工藝銅産品等,打造沿江優質銅材生産基地(dì / de)。重點抓好金威銅業年産10萬噸銅闆帶、年産25萬噸低氧光亮銅杆和(hé / huò)銅都銅業年産7.5萬噸黃銅棒等重點項目。
3.省會經濟圈銅、鋁材和(hé / huò)稀有金屬生産基地(dì / de)。依托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,重點發展熱交換器用冷凝管、導線及組合線、電解銅箔、特種線纜等産品。加快與中鋁集團30萬噸電解鋁合作項目以(yǐ)及鋁材深加工項目建設。支持淮南建設高鋁粉煤灰利用示範工程項目。依托科大(dà)、合工大(dà)和(hé / huò)省稀有金屬工程技術研發中心,重點發展钼、釩金屬提取技術和(hé / huò)金屬材料的(de)深加工。
4.池州、阜陽鉛鋅材料基地(dì / de)。加快池州有色金屬工業園建設,到(dào)2011年形成特種合金、超細金屬粉末、3000噸钼粉及制品生産能力,重點支持安徽銅冠有色金屬(池州)公司九華冶煉廠發展,到(dào)2011年形成年産20萬噸鉛鋅生産能力。
加快阜陽界(首)太(和(hé / huò))再生鉛循環經濟工業園建設,形成廢鉛酸蓄電池集中回收、再生鉛生産、廢舊塑料再生利用、鉛化工與鉛金屬材料加工、鉛酸蓄電池産業鏈,建成電動車、化工染料等産業集群,打造全國(guó)最大(dà)的(de)再生鉛示範工業園,到(dào)2011年形成40萬噸再生鉛、30萬噸深加工産品生産能力。
5.淮北鋁箔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以(yǐ)淮北恩遠鋁業、淮北東磁等企業爲(wéi / wèi)主,通過技術改造擴大(dà)産能,形成家用箔、醫藥用箔、食品用塗層鋁箔、鋁光箔、腐蝕化成鋁箔、電子(zǐ)元器件等産業鏈。
6.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依托鳳陽等地(dì / de)的(de)石英礦資源,争取建成矽石—工業矽—多晶矽—單晶矽—矽片生産基地(dì / de),同時(shí)支持金寨工業園單晶矽及藍寶石深加工項目、合肥景坤新能源有限公司單晶矽項目、安徽晶威太陽能有限公司多晶矽錠和(hé / huò)矽片生産項目建設。二是(shì)依托天源科技、龍磁科技等企業,開發高性能燒結钕鐵硼、粘結钕鐵硼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,形成馬鞍山、巢湖、六安、合肥稀土磁性材料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三是(shì)支持銅陵有色工業園和(hé / huò)中南大(dà)學、合肥工業大(dà)學合作,建設鎳氫電池和(hé / huò)锂電池及材料加工基地(dì / de)。
7.銅陵、皖東北黃金産業基地(dì / de)。依托銅陵豐富的(de)黃金資源和(hé / huò)骨幹企業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勘探開發周邊及深部黃金資源,大(dà)力推進資源整合,建設黃金冶煉廠和(hé / huò)黃金産業園,延伸産業鏈條,形成金鹽、金絲、金箔、金條和(hé / huò)黃金工藝品産業集群。重點抓好銅官山區域的(de)深部探礦和(hé / huò)改擴建工程,形成3個(gè)噸金生産企業。依托皖東北地(dì / de)區黃金地(dì / de)質找礦的(de)新突破,打造滁州、蚌埠黃金生産基地(dì / de),重點抓好鳳陽金鵬礦業公司“861”項目建設,形成噸金生産企業。
(三)重點企業。
1.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。積極實施“走出(chū)去”戰略,通過控股、參股、并購等方式,到(dào)2011年,力争控制銅資源1000萬噸(其中省内銅鉛鋅钼資源折算銅當量300萬噸),形成年産精煉銅90萬噸(其中省内60萬噸)、鉛鋅20萬噸、銅材20萬噸的(de)能力,發展稀貴和(hé / huò)稀有金屬回收、提取與深加工等産品。力争2015年前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。到(dào)2020年,形成年産精煉銅140萬噸(其中省内105萬噸)、鉛鋅50萬噸、銅材60萬噸以(yǐ)及超細銀粉深加工等能力。
2.安徽楚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。到(dào)2011年,銅深加工能力達到(dào)22萬噸。到(dào)2020年,形成年産20萬噸銅闆帶、5萬噸銅合金線材和(hé / huò)20萬噸銅杆的(de)銅材深加工生産能力。
3.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有限公司。重點開發耐熱漆包線、銅包鋁雙金屬複合材料、銅包鋼雙金屬複合材料、單晶銅微米級電子(zǐ)信息材料、異形電磁線、特種電磁線、鍍錫銅線、毛細銅管等産品。到(dào)2011年,銅深加工能力達到(dào)15萬噸。到(dào)2020年,銅深加工能力力争達到(dào)50萬噸。
4.安徽鑫科新材料有限公司。新建1條1萬噸高精密黃銅帶、1萬噸高精密紫銅帶和(hé / huò)1.5萬噸引線框架銅帶項目,到(dào)2011年,形成年産18萬噸銅闆帶、杆、線的(de)深加工能力。“十二五”期間重點開發高精度電子(zǐ)銅帶,無氧銅帶、銅包鋁帶,高性能銅及銅合金線材等,到(dào)2020年,形成年30萬噸銅深加工能力。
5.蕪湖恒鑫銅業集團有限公司。在(zài)現有年7.5萬噸精煉銅、1萬噸銅材生産能力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加快技術改造步伐,到(dào)2011年,形成年産10萬噸精煉銅、3萬噸銅材的(de)能力。到(dào)2020年,力争達到(dào)年産15萬噸精煉銅、6萬噸銅材的(de)能力。
6.安徽華鑫鉛業集團有限公司。積極實施再生鉛循環經濟示範項目,到(dào)2011年,形成再生鉛産量60萬噸,鉛深加工能力達到(dào)48萬噸。到(dào)2020年,力争形成再生鉛産量100萬噸,鉛深加工能力達到(dào)80萬噸。
7.銅陵市華金礦業有限公司。在(zài)現有年産黃金500千克能力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通過引進中國(guó)黃金集團、省投資集團等優勢企業,加大(dà)技術改造和(hé / huò)技術創新力度,擴建井下30萬噸/年開拓系統,到(dào)2011年,年産黃金1.5噸。到(dào)2020年,年産黃金4噸。
四、政策措施
(一(yī / yì /yí))擴大(dà)和(hé / huò)合理配置省内資源。加強對省内現有有色金屬礦産資源的(de)管理和(hé / huò)保護;充實省地(dì / de)質勘查資金,鼓勵和(hé / huò)支持優勢企業參與省級風險地(dì / de)勘項目,加強現有礦山周邊及深部找礦工作;支持優勢企業對省内有色金屬礦産資源進行整合重組,促進省内有色金屬資源向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等優勢企業聚集。
(二)加快實施“走出(chū)去”戰略。支持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等具備條件的(de)大(dà)型企業以(yǐ)直接投資、購買股權等方式,加強與國(guó)外資源國(guó)企業的(de)合作,通過收購礦權和(hé / huò)礦山企業等多種方式,加大(dà)境外資源開發力度,建立資源長期穩定供應渠道(dào)。
(三)加大(dà)黃金地(dì / de)質勘查投入力度。加大(dà)政府支持力度,啓動新一(yī / yì /yí)輪黃金地(dì / de)質普查。積極引進武警黃金部隊成建制進駐我省長期開展地(dì / de)質找金工作,探索建立多元化黃金地(dì / de)質勘查投入機制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激活省内地(dì / de)勘部門和(hé / huò)企業找金的(de)積極性。
(四)加強對有色金屬戰略性重點産業發展的(de)培育。在(zài)國(guó)家産業政策和(hé / huò)規劃允許的(de)前提下,引進中國(guó)五礦集團、中國(guó)核工業集團等優勢企業,加大(dà)對我省鎢、钼、鈾等稀有金屬的(de)勘探和(hé / huò)開發力度,努力培育新的(de)稀有金屬産業。
(五)推進企業兼并重組。鼓勵和(hé / huò)支持優勢骨幹企業以(yǐ)多種方式實施跨地(dì / de)區、跨行業兼并重組,實現規模化、集團化經營,提高産業集中度,提升産業競争力。支持有色金屬企業與煤炭、電力、家電等企業進行跨行業重組,實現持續發展。
(六)高起點實施大(dà)規模技術改造。依據國(guó)家産業政策,圍繞重點骨幹企業和(hé / huò)優勢産品,持續實施高強度、高起點的(de)技術改造投資項目。抓住國(guó)家振興有色金屬産業的(de)機遇,3年内實施技改項目195項,總投資295億元。
(七)支持發展廢舊金屬拆解加工産業。争取國(guó)家在(zài)銅陵市和(hé / huò)郎溪縣設立銅拆解加工區,賦予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公司進口含銅廢雜物定點企業和(hé / huò)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定點企業資格,發展廢舊金屬拆解加工産業。支持界(首)太(和(hé / huò))再生鉛等再生有色金屬産業基地(dì / de)建設,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,并争取列入國(guó)家級試點。
(八)加大(dà)自主創新支持力度。鼓勵科研機構與大(dà)型企業之(zhī)間加強合作,加大(dà)關鍵技術開發力度。加強對冶煉短流程工藝、共伴生礦高效利用、尾礦和(hé / huò)赤泥綜合利用、高性能專用銅鋁材生産工藝、再生金屬保持性能工藝等前沿共性技術的(de)研發。采用先進适用的(de)冶煉技術改造和(hé / huò)淘汰落後産能,提高工藝裝備水平。
(九)推進直購電試點。支持有色金屬優勢骨幹企業進行直購電試點,并根據情況,逐步擴大(dà)試點範圍。将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公司作爲(wéi / wèi)首批企業進行直購電試點。支持有色金屬骨幹企業建設綜合利用自備電廠。
五、規劃實施
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(yào / yāo)按照《規劃》的(de)工作分工,加強溝通協商,密切配合,盡快制訂和(hé / huò)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,确保實現有色金屬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目标。要(yào / yāo)建立部門聯合發布信息制度,适時(shí)向社會發布産業調整和(hé / huò)振興的(de)有關信息。各有關部門要(yào / yāo)适時(shí)開展《規劃》的(de)後評價工作,及時(shí)提出(chū)評價意見。
各市、縣要(yào / yāo)按照《規劃》确定的(de)目标、任務和(hé / huò)政策措施,結合當地(dì / de)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,确保取得實效。各市、縣要(yào / yāo)将具體工作方案和(hé / huò)實施過程中出(chū)現的(de)新情況、新問題及時(shí)報送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。
 
附件: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

附件
 
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
 
序号
工作任務
牽頭單位
參加單位
實施時(shí)間
1
完善出(chū)口稅收政策
省财政廳
省發展改革委、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省國(guó)稅局、合肥海關、省商務廳
2009年
2
建立與國(guó)家對接的(de)收儲機制
省發展改革委
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省财政廳
2009年
3
加大(dà)技術進步及技術改造投入
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
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财政廳
2009年
4
推動和(hé / huò)完善企業重組政策
省國(guó)資委
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财政廳、省國(guó)土資源廳、省國(guó)稅局
2009年
5
支持企業走出(chū)去
省商務廳
省發展改革委、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省财政廳、省國(guó)土資源廳
2009年
6
合理配置資源
省國(guó)土資源廳
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省發展改革委、省商務廳、省國(guó)稅局
2009年
7
繼續實施有保有壓的(de)融資政策
省政府金融辦
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财政廳、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、人(rén)行合肥中心支行、安徽銀監局
2009年
8
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問責制
省經濟和(hé / huò)信息化委
省環保廳、省發展改革委
2009-2011年
 

上(shàng)一(yī / yì /yí)篇:關于(yú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改進家電下鄉補貼資金審核兌付工作的(de)通知
下一(yī / yì /yí)篇:雲南省廢舊金屬收購治安管理條例